143個!聊城發佈博士後招募令,“兩河明珠 江北水城”等你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謝曉麗
爲大力培養、吸引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留好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助推“六個新聊城”建設,2025年聊城市繼續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優秀博士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聊城市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的143名博士後崗位虛位以待,熱切歡迎海內外青年才俊選擇聊城、樂業聊城。
聊城市博士後招收類型主要有工作站聯合招收、基地聯合招收2種基本招收類型。
2025年度聊城市擬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143人,其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聯合招收47人,基地聯合招收84人,山東省“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招收12人。
截至目前,聊城市共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9家、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33家。設站(基地)單位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生物製藥、機械製造、醫療衛生、現代農業加工業、化工等行業,屬於聊城市重點支持的產業,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
爲持續提升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基地)建設水平,市級、部分縣(市、區)和設站單位出臺了相關博士後資助政策,加大對博士後工作的投入,改善博士後生活及科研條件,鼓勵博士後開展創新型研究,促進和保障博士後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博士後研究人員招收條件
(一)具有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35週歲以下的人員,可申請進站(基地)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確有實際工作需要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進站(基地)年齡可暫時放寬至40週歲。
(二)博士畢業人員應全時進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定向委培、在職人員以及現役軍人身份的博士應脫產從事博士後研究;國外留學博士還應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館教育處(組)推薦意見》和留學證明等相關材料。不招收在職的黨政機關領導幹部進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三)博士後在站工作時間一般爲2-4年,具體時間由設站單位、合作導師、博士後本人根據工作需要共同協商、科學確定,並在合同或協議中予以明確。定向委培、在職人員以及現役軍人身份進站的博士後,在站時間應徵得原工作單位同意。博士後累計在站時間(含多次進站、出國研修等)不得超過6年。
除上述基本條件外,擬進站的博士還應滿足設站單位規定的專業、技能和其他招收要求。
聊城市博士後政策支持
(一)生活補助。對新入站(基地)的全職博士後,按在站(基地)從事科研實際工作月數,給予每人每月5000元基本生活補貼,最多不超過24個月。市內博士後出站(基地)後留在聊城行政區域內企業工作並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15萬元留聊補貼。在聊城購買首套住房的,一次性給予20萬元購房補貼。
(二)平臺補助。市財政對我市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基地)按照每人每年8萬元,每站(基地)不超過5人的標準予以補助;新設立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在招收博士後人員進站後,市級財政一次性給予30萬元的資助經費;經批准新建的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在招收博士後人員進站後,市級財政一次性給予15萬元的資助經費。
(三)科研獎勵。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博士後申報的科研成果,獲得省或國家博士後科研項目基金的,由市級財政分別給予博士後科研工作站8萬元、15萬元的獎勵,該獎勵主要用於博士後站(基地)的建設和博士後人員的科研工作。
(四)綠色通道服務。博士後在站期間,可按照省高層次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規定直接申報副高級職稱。國家及省級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國(境)外交流項目引進人選留(來)聊工作的,納入“山東惠才卡”發放範圍,其他博士後符合市級人才認定條件的,可按規定享受相關政策待遇和綠色通道服務。
“博新崗位”招引條件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科研潛質和學術道德,身心健康。
(二)符合設立“博新崗位”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以下簡稱“設崗單位”)博士後招收要求。
(三)2024年10月15日後來魯入站(以中國博士後網上辦公系統進站時間爲準),在我省各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全職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且須將人事關係(含人事、工資關係及人事檔案)轉入博士後設站單位。
(四)最新國際公認的三大世界大學排名體系(近三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HE”“QS”“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在前200名高校或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見教育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畢業,或以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子刊(僅限一區)等高水平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或博士導師爲兩院院士的優秀博士。
(五)入站時年齡一般不超過35週歲。
(六)參加2025年中國·山東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申報“博新崗位”的,標準、條件以大賽公告爲準。
(七)符合“博新崗位”的其他招收要求。
下列人員不列入招收範圍:已入選國家和省“博新計劃”的;已入選國家及省博士後國(境)外交流計劃(學術交流項目除外)的;正在執行公派出國留學或其他國(境)外訪學項目的;本單位在職人員進入本單位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的;以“在職人員”等身份兼職進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人員。
“博新計劃”人選綜合待遇
省、市(含所在縣市區)、設崗單位優勢資源統籌疊加,切實提升“博新計劃”人選引育的成效。
(一)省財政按照一定標準提供專項科研經費和生活補助。專項科研經費方面,自然科學領域分爲A、B兩類資助,A類16萬元,B類10萬元,社會科學領域資助標準爲8萬元;生活補助方面,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20萬元。設站單位給予生活補助配套支持。省、市、設崗單位疊加後的綜合薪酬標準應不少於30萬元,支持期限2年。
(二)享受高級職稱評審“直通車”制度,在站期間或出站留魯後均可根據個人科研工作實際直接申報正高級或副高級職稱。具體按照《山東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直通車”暫行辦法》執行。
(三)頒發“山東惠才卡”,提供住房安居、醫療保健、交通出行等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具體按照《山東省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分級分類服務管理辦法》執行。
申報流程
聊城市博士後設站單位將堅持“公開招收,擇優錄取”的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有意申請者,可通過附件中的聯繫電話或電子郵件直接聯繫設站單位聯繫人,詳細諮詢應聘資格條件、申請材料、薪酬待遇等未盡事宜。
掃碼瞭解
附件1:聊城市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基地)崗位招聘需求表
附件2:聊城市2025年度山東省“博新崗位”設立推薦彙總
聊城市支持博士後創新創業政策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