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嶼蚵棚違規擴張 金門縣府提議讓陸方自行拆除
金廈之間檳榔嶼海域違規牡蠣養殖問題,金門縣政府今天建議中央參採2005年處理模式,准許中國漁民自行拆除違法蚵棚設施帶回,並由海巡單位全程戒護與監控,強化主權展現並維持海域和平。圖/縣府提供
針對金廈之間檳榔嶼海域違規牡蠣養殖問題,金門縣政府與海巡單位今天都強調依法處理,並呼籲中央協助解決執行面困境,縣府表示,目前違法蚵棚面積已超過覈准範圍十多倍,地方財政與人力資源難以獨自負荷拆除作業,建議中央參採2005年處理模式,准許中國漁民進入我方海域,自行拆除違法蚵棚設施帶回,並由海巡單位全程戒護與監控,強化主權展現並維持海域和平。
海巡署指出,檳榔嶼海域原核準養殖面積僅4公頃,卻曾一度擴張至逾172公頃,雖近年有下降,目前仍有超過70公頃未經許可的違法設施。
針對此,不少網友表示,至今關鍵在「金門縣政府有不同考量」,對此,縣府金門縣產業發展表示,業者與對岸合資情況複雜,蚵棚數量逐年擴增,非單一方責任可歸,縣府已多次宣導合法養殖,並持續與陸方協調違法蚵棚拆除事宜。
金門縣府也坦言,若由地方單獨負責查拆,將面臨龐大財政負擔與執行難題,金門地區缺乏對應的專業船舶與技術人力,加上養殖廢棄物去化棘手,且拆除過程恐衍生兩岸衝突風險,已超出地方所能承擔。
此外,金門缺乏對應的專業船舶與人力,加上養殖廢棄物處理繁複,且拆除過程恐引發兩岸摩擦,非地方所能承擔。產業處因此建議仿效過去模式,由中國方面自行拆棚並撤運,過程由我方海巡戒護,既實質解決違法問題,也有助降低執行風險。
縣府表示,此方案仍需中央拍板定奪,盼行政院及相關部會盡速研議可行機制,協助地方落實執法作業,早日解決海域管理亂象。
針對金廈之間檳榔嶼海域違規牡蠣養殖問題,金門縣政府表示,建議中央參採2005年處理模式,准許中國漁民進入我方海域,自行拆除違法蚵棚設施帶回,並由海巡單位全程戒護與監控。圖/縣府提供
金廈之間檳榔嶼海域違規牡蠣養殖問題,金門縣政府表示,建議中央參採2005年處理模式,准許中國漁民進入我方海域,自行拆除違法蚵棚設施帶回,並由海巡單位全程戒護與監控。圖/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