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時評】養老規劃變銷售套路,如何堵住監管漏洞?

養老是否需要規劃,是否需要他人幫助規劃?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老年人認爲,自己的養老生活隨遇而安,不需要他人幫助規劃。而有的老年人可能在養老方式、環境、品質等方面需要專業人員提供規劃服務。在目前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爲31031萬人,佔全國人口22%的背景下,部分老年人有需求,就會催生出巨大商機。

於是部分金融保險機構、養老機構、康養地產項目運營商及養老社區等商業主體,不約而同盯上了養老規劃這一商機。第一步是“招兵買馬”,在網上發佈養老規劃師、養老經紀人、康養顧問等崗位招聘信息,甚至打出了“工作內容簡單,輕鬆月入十萬元”的廣告。這無疑對求職者具有吸引力,但其所招聘的養老規劃師其實是業務銷售人員。

業內人士透露,線上招聘平臺發佈的養老規劃師招聘信息看似專業體面,但其實很多與養老沒有直接關係。其舉例稱,“保險公司的規劃師是賣保險,養老公寓的規劃師是賣房子,還有一些是賣旅遊產品與保健品。”還可能有企業招聘的規劃師是賣墓地。即企業以招聘養老規劃師等名義發佈信息,又讓銷售人員打着這個幌子向老年人賣產品。

企業銷售人員以養老規劃師等身份接近老年人,顯然更容易贏得老年人信任,更容易推銷產品。但實際上,無論是企業招聘環節還是銷售環節,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以養老規劃之名招聘人員、銷售產品,既在招聘環節誤導求職者,又在銷售環節忽悠老年人。其目的無非是,盯上了老年人口袋裡的那點養老錢,繼而裝進自己的口袋。

實際上,大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錢來之不易且儲蓄有限,除了省吃儉用存儲外,就是固定的養老金收入,這些錢是老年人餘生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來不時有“罪惡之手”伸向老年人那點養老錢,有的企業和銷售人員通過銷售保健品掏空老年人的腰包,有的不法分子通過非法集資乃至詐騙拿走老年人養老錢。如今又有人打着養老規劃旗號來轉移老年人財產。

不可否認,有的養老規劃師具備醫療、金融等專業知識,能爲老年人提供專業化規劃服務,但大多數養老規劃師是“掛養老規劃之‘羊頭’,賣各自產品之‘狗肉’”,老年人權益和未來養老是否有保障,不免讓人擔憂。比如,在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養老類集資詐騙案件中,涉案公司就是以養老規劃之名,向老年人收取入住保證金、預繳牀位費等。

所以,有必要對養老規劃師招聘亂象以及“假服務”說不。既要規範保險機構、養老機構等招聘行爲,使其準確表述崗位名稱和內容,以免誤導求職者,也要規範企業銷售行爲,禁止以養老規劃之名行銷售產品之實。對相關違法犯罪行爲要重拳打擊。更重要的是,將養老規劃納入公共服務體系,以多渠道、多方式輔導老年人合理規劃養老生活。

當養老規劃成爲公共服務,就會有“良幣驅逐劣幣”之效。同時,也要經常提醒老年人羣警惕養老規劃陷阱。此外,對突然冒出來的養老規劃師要規範管理。

作者 馮海寧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