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力作迭出 人才不斷涌現 浙江文藝何以奼紫嫣紅?

(原標題:精品力作迭出 人才不斷涌現 浙江文藝何以奼紫嫣紅?)

原創越劇《我的大觀園》青春羣像。浙江小百花越劇院 供圖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近年來,浙江文藝工作者圍繞時代所需、人民所盼,在戲劇、影視、出版等領域取得一系列喜人成果。特別是2024年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中,浙江有12部作品上榜,覆蓋所有8個門類,入選作品數量、總得分等排名均居全國第二,創下獎改後浙江歷史最好成績。浙江省委宣傳部也蟬聯“組織工作獎”。

含金量十足的成績單,離不開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持續深耕,更得益於浙江近年來持續創新工作方法,不斷培育人才、匯聚人才,促成文藝人才和文藝精品不斷涌現。

文藝舞臺,含“浙”量頗高

2025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春節聯歡晚會上,浙江共有80名演職人員參與6個節目的演出,參演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如意舞步》中的臨平滾燈,展現古老技藝和現代活力的激情碰撞;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演員陳麗君、何青青、王金洪參演的小品《借傘》,讓全國觀衆看到了越劇的溫婉細膩;戲曲節目《聲動梨園》中,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演員吳心怡《牡丹亭·遊園》一段唸白,傳遞着崑劇的曼妙柔美……

密集亮相的浙江文藝元素,是近年來浙江着力打造文藝精品的縮影。浙江文藝精品迭出的秘訣是什麼?細究第十七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浙江獲獎名單背後的故事,不難找到答案。

深入生活,緊扣現實,是文藝作品的生命力源泉。只有從現實生活中尋找靈感,才能展現人物之真、情感之切。越劇現代戲《錢塘裡》的靈感便來自於一個外來務工者騎電瓶車撞傷老太太,進而引發的一連串故事和衝突。一個看似普通的事件,正是當下城市生活的切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性。正如編劇謝麗泓所說,生活的富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細節往往最能打動人心。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仰望星空:共和國功勳孫家棟》一書,作者黃傳會拜訪孫家棟時,通過深入挖掘,瞭解到這位共和國功勳從學生時代到投身導彈研製期間的一個個感人細節和生動故事,進而還原了孫家棟立體飽滿的人物形象。

真情實感盡顯家國情懷。由華策集團出品的電影《萬里歸途》,劇組通過查閱大量撤僑資料,再現了赤手空拳的外交官不顧艱難險阻穿越戰火和荒漠,帶領同胞走出了一條回家之路的故事。通過故事性的表達,傳達守望相助的同胞情誼和樸素真摯的愛國情懷。

腳踏生活大地,浙江廣大文藝工作者用心用情,不斷打磨、萃取出一個個動人情、潤人心的精品力作。

緊扣時代,給觀衆帶來新意

日前,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創越劇《我的大觀園》首演。導演徐俊表示,《我的大觀園》與其他“紅樓”主題作品不同的是,文本非常具有現代性,“時代要求我們擁有現代性的審美意識,所以我們想採取一些不一樣的舞臺手段,希望給觀衆帶來一種新意”。

“時代要求”四個字,道出了打造文藝精品離不開呼應時代所需的真諦。打開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不難發現這些作品在題材上都有一個共同點:觀照當下。

關注社會熱點。由浙江和安徽、北京共同推出的電視劇《縣委大院》,就是這樣的代表。該劇從時下人們熱議的幹羣關係問題出發,在棚戶區改造、招商引資、水源地保護等事件的矛盾衝突中,揭示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引發觀衆廣泛共鳴。

展現時代風采。電影《熱烈》以亞運會新增比賽項目霹靂舞爲題材,在傳遞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的同時,也展現了杭州的城市風貌,營造出精彩迎亞運的氛圍;廣播劇《遇見良渚》則以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保護和申遺爲主線,用細膩的故事表達、身臨其境的音效,向世人展現這一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的當代風采。

聚焦百姓生活。浙江與上海、河北合作出品的電影《人生大事》,以較爲小衆的殯葬行業爲題材,聚焦“小人物”,溫暖故事觸動人心;由浙江省委宣傳部與北京市委宣傳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合作出品的網絡劇《我的阿勒泰》,生動展現了阿勒泰地區的民族風情和人物故事,實現收視率和評分的雙豐收。

時代的精彩需要文藝作品的喝彩。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從時代之變、人民實踐中挖掘題材、提煉主題,堅持時代性和人民性的創作方向,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文藝精品。

做好“傳幫帶”,文藝園地持續發光

近日,由浙江京昆藝術中心出品的新編崑劇《壯哉少年》亮相小百花越劇場,吸引衆多觀衆到場觀看。該劇大膽用青年演員挑大樑,如裴舜卿的飾演者王恆濤和李慧孃的飾演者吳心怡,均爲“代”字輩優秀青年演員。浙江京昆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該中心積極做好“傳幫帶”,同時藉助劇目創演契機,培養了一大批95後、00後青年演員。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離不開人才代代相承。文藝人才成長,不僅要靠自我奮鬥,也離不開集體智慧和組織保障。近年來,浙江持續構建文藝精品創作省域最優生態,文藝精品創作組織體系、引導體系、激勵體系不斷完善,逐步形成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良好格局。

搭建平臺,精準指導人才培養。不久前,2024年度電視劇精品創作編劇高級研修班在之江編劇村開班,旨在發掘培養編劇人才。除了之江編劇村,近年來,浙江還打造了中國網絡作家村、浙江文藝創研中心等,爲文藝工作者成長成纔不斷創造有力平臺,持續激發他們的創作動力和創新能力。

匯聚英才,不斷培育壯大人才隊伍。文藝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文藝事業不斷攀登高峰的關鍵。近年來,浙江通過深入實施“文藝名家計劃”、“六新”人才計劃、書法“六個一百”等人才項目,用作品鍛鍊人、推新人,鍛鍊和培養了何來勝、陳偉等國家級大獎獲得者和一批青年文藝人才。

加強扶持,不斷激勵精品打造。2019年,省委宣傳部和省財政廳設立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每年出資1.3億元,資助廣播電視、舞臺藝術等六大門類文藝作品創作。如第十七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中,有7部爲該基金資助項目。2024年度,根據現實需求,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優化調整了資助類型和評審程序,新增網絡微短劇、數字展覽等新興藝術類型。據悉,省委宣傳部即將推出“之江潮”文化獎,對爲浙江文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期待浙江廣大文藝工作者繼續擔負好新時代的文化使命,不斷打造富含精神力量和文藝品質的精品,讓浙江文藝園地繼續煥發時代光彩,爲文藝事業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