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鋒來襲引爆氣喘危機 醫籲勿自行停藥

隨着冷鋒南下,全臺氣溫驟降、溼冷天氣恐持續至清明連假前,氣候變化劇烈,也爲氣喘患者敲響警鐘。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醒,低溫與氣壓變化是誘發氣喘急性發作的重要因素,患者切勿擅自停藥,以免引發嚴重後果。(桃醫提供)

隨着冷鋒南下,全臺氣溫驟降、溼冷天氣恐持續至清明連假前,氣候變化劇烈,也爲氣喘患者敲響警鐘。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醒,低溫與氣壓變化是誘發氣喘急性發作的重要因素,患者切勿擅自停藥,以免引發嚴重後果。

42歲的王小姐長期患有氣喘,自認症狀穩定便停止服藥,未料日前深夜突發呼吸急促與激烈咳嗽,經家人緊急送醫,確診爲氣喘急性發作。所幸經支氣管擴張劑與氧氣治療後,症狀獲得控制,逃過一劫。

桃園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羅柏鈞指出,氣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發炎疾病,當接觸到冷空氣、塵蟎、花粉、病毒感染等刺激物時,呼吸道會發炎腫脹、產生痙攣並分泌大量黏液,使氣道狹窄。典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喘鳴聲、胸悶與咳嗽,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威脅生命。

「患者常有『沒症狀就停藥』的迷思,但其實氣道的慢性發炎仍可能持續存在,停藥等同放下保護傘。」羅柏鈞強調,吸入型類固醇等控制型藥物是目前控制氣喘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能顯著降低急性發作的風險。他建議患者應定期回診,由醫師評估肺功能與病情控制狀況,適時調整治療計劃,切勿自行中斷藥物使用。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氣喘盛行率逐年上升,與空氣污染、過敏原增加及氣候變遷密切相關。爲防止病情惡化,桃園醫院護理長羅雪梅提醒氣喘患者應加強日常防護,尤其在季節交替、氣溫驟降的時期,更須提高警覺。

羅雪梅建議,外出時戴上口罩與圍巾,減少冷空氣對氣道的刺激;避免接觸塵蟎、花粉、動物毛屑及二手菸;定期追蹤肺功能與病情,掌握治療進展;即使症狀改善也不應自行停藥,維持藥物穩定性是關鍵。

此外,桃醫醫療團隊提醒,溼冷天氣不僅影響氣喘,也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症狀。民衆若出現不適應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家人也應留意長輩及慢性病患者的身體狀況,共同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