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行業觀察:三元正極漲幅超8%;負極材料低端漲近8%

截至2025年3月6日,鋰電池產業鏈價格呈現分化趨勢,部分環節受成本驅動開啓上漲週期。其中,三元正極材料NCM523近兩週漲幅達8.33%,低端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上漲7.89%。與此同時,固態電池產業化進展加速,行業供需關係持續改善,全年盈利修復預期進一步增強。

成本驅動產業鏈價格分化

鋰鹽價格持續承壓,正極材料逆勢上漲

近兩週,鋰鹽環節延續低迷態勢,電池級碳酸鋰均價下跌1.05%至7.57萬元/噸,氫氧化鋰下跌0.65%至7.63萬元/噸。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三元正極材料價格全面上行,NCM523、NCM622、NCM811分別報價11.05萬元/噸、12.00萬元/噸、14.55萬元/噸,漲幅爲8.33%、4.35%、1.75%。分析認爲,鎳、鈷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及頭部企業產能利用率提升,是推動三元正極漲價的主因。

負極材料低端產品提價顯著

負極材料價格呈現結構性分化,高端人造石墨價格持穩於4.85萬元/噸,低端產品則上漲7.89%至2.05萬元/噸。負極石墨化環節價格維持穩定,高端與低端分別報價1.00萬元/噸和0.80萬元/噸。當前低端負極材料產能加速出清,供需格局改善支撐價格回升,而高端產品因技術門檻較高,市場集中度進一步鞏固。

電解液、隔膜等環節價格持穩

六氟磷酸鋰價格微跌1.6%至6.15萬元/噸,磷酸鐵鋰電解液與三元電解液均價分別爲1.85萬元/噸、2.39萬元/噸,隔膜價格亦保持平穩。動力電池電芯市場未現波動,方形磷酸鐵鋰電芯和三元電芯均價分別穩定於0.34元/Wh、0.44元/Wh。行業整體庫存水平合理,短期內需求端未見顯著增量。

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提速

技術進步驅動材料體系迭代

近期多家企業公佈全固態電池量產計劃,預計2027年前後實現小規模量產。固態電池對正極材料能量密度、電解質穩定性等提出更高要求,倒逼現有材料體系升級。例如,固態電解質需解決界面阻抗和規模化生產難題,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需求或進一步提升。業內認爲,固態電池商業化將帶動設備、工藝及上游原材料全鏈條技術革新。

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長期需求

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加碼,疊加儲能需求高增長預期,鋰電池行業全年需求有望維持韌性。據乘聯會數據,2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保持高增長,節後消費回暖趨勢明確。此外,頭部電池企業3月排產環比提升,部分企業產能利用率接近滿產,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顯著。

產業鏈盈利修復可期

隨着落後產能退出及供需關係改善,鋰電池行業全年盈利水平或逐步修復。當前三元正極、負極材料等環節已啓動價格傳導,行業毛利率拐點初現。同時,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將開闢增量市場,擁有技術儲備的龍頭企業或優先受益於技術迭代紅利。

(注:本文內容僅基於輸入資料客觀呈現,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