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販零食門店紛紛“開超市”,萬物皆可量販嗎
無論是在二三線城市,還是在小縣城、鄉鎮,量販零食門店已成爲除奶茶店之外在商圈最常見的零售業態之一。
隨着規模的擴大,一批零食集合店的經營範圍開始從零食飲料拓展到了米麪糧油、生活日化。量販零食門店們已經在講新故事了。
近日,鳴鳴很忙宣佈雙品牌3.0店型將全面鋪開,並推出“趙一鳴省錢超市”。鳴鳴很忙3.0店型新增百貨日化、文具潮玩、烘焙、雞蛋等多元化產品,增設鮮食和低溫凍品專區。
此外,萬辰集團(300972.SZ)旗下品牌“來優品省錢超市”也已經開出了全國首家超級店。該店面積爲300平方米,SKU數量由1800餘個擴展至3000餘個,涵蓋酒水凍品、短保烘焙、日化用品及鮮滷食品等。
雖然萬辰集團從未宣佈進入超市賽道,但底層邏輯是與同行相似的。萬辰集團提出“零食+品類”的擴容策略,在原有保留零食核心客羣零食偏好的基礎上,開發其他品類需求,抓住“省”的核心吸引力。
三隻松鼠(300783.SZ)創始人章燎原也認爲,量販零食的戰場不只是零食。他曾公開表示:“量販零食的崛起本質是過去的零售終端不能承載品類的變化,這些商品沒有地方賣,於是變成了一家店,再疊加中國城鎮化人口密度提升,但這僅僅是開始。2025年是從量販零食到‘量販零食+’,以及全品類折扣超市真正的元年。最主要的戰場會進一步疊加在中國更廣泛的社區戰場。”
去年10月,三隻松鼠收購了三家公司,其中的未來已來運營着折扣零售連鎖品牌“愛折扣”。由此,三隻松鼠殺入了折扣超市賽道。
如今,“省錢”“量販”等概念在消費行業遍地開花,這似乎是順勢而爲的結果。據麥肯錫《2023中國消費者報告》顯示,市場起伏波動,促使消費者通過更嚴格的取捨來維持生活質量;有的人設法花更少的錢,買更多的產品。尤其是較低收入消費者,會轉向更具價格競爭力的渠道,如通過社區或團購電商平臺購買食品和日用品,或選擇同一品牌價格更低的產品線。
在此背景下,無論售賣何類產品,性價比都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在業內看來,量販零食本質是折扣零售,決勝於規模與效率,因此,把品類拓寬,本質上沒有改變生意的底層邏輯。那麼,是否萬物皆可量販?
開源證券在一份研報中表示,渠道變革下量販零食高速發展,其本質爲硬折扣模式零售,低價走量的銷售本質下,決定勝出的關鍵在於規模與效率,即快速複製門店放大銷量,並通過洞察動銷優化選品,倉儲物流等供應鏈方面建設提升經營效率。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則認爲,量販零食都有一個“中商超”夢,即更好地利用自己的連鎖佈局,在零食之外,給予用戶更多的量販選擇,本質上酒水凍品、短保烘焙也屬於泛食品概念。這樣可以更好地加大坪效,奪取周邊的中小超市客源,尤其是小商超受到的衝擊更大。
至於增加SKU究竟有何利弊,張書樂認爲,量販零食跳出零食專賣的簡單定位,也是量販零食在地推設店已經全面開花之下,獲取更多增量客源的策略。儘管,未必靠“亂入”的商品賺錢,卻可以加強用戶黏性,間接留客。其最大的風險或許在於管理成本加大,不過二三人的小連鎖商超也能管理好這些標品,對於量販零食來說,其管理難度反而低於保質期更爲“凌亂”的零食品類。
連鎖經營產業專家、和弘諮詢總經理文志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量販零食做折扣超市雖然增加了SKU,但底層邏輯與零食仍是比較相似的,它們最核心的點是通過前端採取高性價比的策略,後端通過優化供應鏈來做支撐。量販零食做品類擴張是有利於提高營業額、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的,可能會成爲一個新的增長曲線。不管是量販零食,還是折扣超市,它們的低價策略的背後都需要規模化來做支撐。至於風險,文志宏認爲,就在於擴張品類之後,對供應鏈的要求會更高一些,尤其是凍品、短保的烘焙的食品,而且食品安全的風險的係數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