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滿城鮮花送別黃旭華!國之脊樑,纔是最值得追的星

(原標題:銳評|滿城鮮花送別黃旭華!國之脊樑,纔是最值得追的星)

“卅載嘔心研潛艇深海蛟龍驚世界,一生矢志衛海疆大國重器鑄功勳”。2月10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遺體送別儀式在武漢舉行。2月6日晚,黃旭華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9歲。連日來,各地民衆自發悼念黃院士,追思鮮花匯成了海洋。“要永遠懷念他”“要把黃老的家國情懷講給孩子聽”“我們年輕一代追星就應該追這樣的星”……市民言語裡,滿是對黃老的緬懷與崇敬。

傾盡一城花,只爲奠一人。只因爲黃旭華是人民的英雄、國家的脊樑。

黃旭華本名黃紹強,他給自己改名“旭華”,意思是中華民族必定如旭日東昇一般崛起,他要爲民族強大做出貢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新中國成立初期,核潛艇研製至關重要。面對國家的需要,黃旭華隱姓埋名,一頭扎進研製導彈核潛艇工程中,一干就是30年。靠着無比強大的信念,在黃旭華等總師的帶領下,我國僅用13年就走完了發達國家至少要用30年才走完的核潛艇研發之路,實現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宏願。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精神力量可以是無窮的。“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黃老用一生“深潛”詮釋了孜孜以求、埋頭苦幹、開拓創新的科研精神;“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黃老一句“此生屬於祖國,此生無怨無悔”道出了科技報國的愛國情懷。“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這份核潛艇精神濃縮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在覈潛艇事業上堅持,也是他爲核潛艇工作者留下的寶貴精神遺產。文墨盡書書不盡忠誠擔當,書卷藏文文不藏負重致遠。一位位國之功勳,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打下了大國崛起的地基。

幾十年來,像黃旭華這樣的國家脊樑還有不少。他們無疑是這個國家最亮的星,是年輕人最該追的星。當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社會面臨多方面的創新需求,個人也在不斷找尋人生的方向。如何找到個人的價值、如何推動社會的進步,這些閃爍的星光給出了堅定的方向,也賜予了精神的力量。“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追星國之脊樑,青年人才有理想、有擔當,民族纔有希望,國家纔有前途。

如今繁榮昌盛的祖國,處處有“黃旭華”們留下的星火。在黃旭華的靈堂內,一些花圈的落款沒有姓名,只寫着“第一、第二、第三研究室”,他們是黃旭華的同事,更是千千萬萬個新時代“黃旭華”的縮影。送別現場,有10歲小學生精心繪製了畫作《潛龍在淵》,說想做黃爺爺一樣的科學家,讓中國更加富強……傳承是對國之功勳最好的紀念,也是對黃旭華們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