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姚安:多彩非遺進校園 傳統文化潤童心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特約通訊員 嚴琴)“以前都是村裡有隆重的活動才唱跳梅葛,現在每週都能聽着彝族的歌、唱着彝族的調、跳着彝族的舞,太接地氣了,這種感覺真棒!”雲南省姚安縣馬遊小學六年級學生莊子豪擦着滿頭大汗,笑容滿面地說。

在馬遊小學,省級非遺傳承人羅英、郭自林等教師開展了梅葛等非遺項目的教學傳承活動,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繪聲繪色的表演、高亢悠長的梅葛調,一開場便把學生們深深吸引住了,整個活動中,學生們學得格外認真。

“我們非常歡迎開展這樣特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得到放鬆。活動也讓學生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讓他們瞭解到家鄉的優秀文化。”馬遊小學教師羅曉飛說。

姚安縣被譽爲“梅葛故地,花燈之鄉”。近年來,姚安縣構建“三融入”非遺傳承新模式,堅持將非遺文化融入課堂改革、課後服務、體藝實踐中,讓非遺活起來、學生樂起來。

爲了讓學生能“邁出腳”且“玩得好”,姚安縣將非遺融入課堂改革,玩趣“大課間”。“小邑拉花、老鷹曬翅、海底撈月、老牛擦背、蒼蠅搓腿”,姚安傳統花燈舞蹈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馬遊小學梅葛課間操、光祿小學小邑拉花課間操、思源實驗學校花燈操等特色課間文化成爲校園時尚,帶動花燈、梅葛、左腳舞推廣傳承。

姚安縣積極開設非遺社團,開辦“梅葛工坊”,建設傳習所,打造研學基地,讓非遺融入課後服務,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全縣83所中小學、幼兒園將8個非遺項目引入校園,其中馬遊小學打造了省級非遺項目梅葛傳習所1處。全縣非遺進校園年均達30課時,累計培育學生近2000人。

通過舉辦梅葛文化節、左門彝族蘆笙文化節、“龍華會”舞龍舞獅展演等活動,姚安縣將非遺融入藝體實踐,讓學生們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鄉土味”,體驗非遺魅力。

“通過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全學齡段的學生們在接觸非遺的同時,感受其魅力,讓根植於姚安大地的民族民間藝術走進校園,將藝術精品和非遺保護成果展現在廣大師生面前,激發他們的愛國愛家鄉的熱情,同時也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基礎。下步,我們將繼續利用好學校這一重要載體,爲非遺傳承續上薪火。”姚安縣非遺中心主任魁劍說。

作者: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