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投資級債 創造穩定息收
善用投資級債,創造穩定息收。 (路透)
48歲的龔先生在旅行社擔任導遊,單親爸爸的他,跟21歲念大四的兒子像朋友,每年都一起出國探索世界。龔先生考慮65歲退休,而兒子就快大學畢業出社會、經濟獨立,就可把撫養兒子的錢挪來做退休準備,但自己不善投資,退休準備不知如何着手。
龔先生名下有一間公寓自住,因不諳投資,所以早年規劃了三張儲蓄險保單、保費共繳約300萬元,剩下就是活定存約250萬元。龔先生希望65歲退休後每月生活費有5萬元,最擔心未來孤獨終老,所以希望有足夠的準備因應老後的醫療開銷,以免可能拖累兒子。因此他找上安泰銀行,協助其規劃退休理財。
安泰銀行財富顧問簡韻琦建議,龔先生可以先將退休後的生活費來源規劃出來,並把逐年通貨膨脹的因素考量進去,如果能以穩定的息收支應生活開銷最爲理想;另外針對老後無法預測的健康狀況,則建議規劃一張長期照護醫療保單,若最終未用到還可以轉化爲保險金留給孩子。經初步試算,龔先生退休後勞保及勞退每月約有3.2萬元領用,距離5萬元的生活費目標尚有1.8萬元的差距。
簡韻琦建議,首先可趁美國仍處高殖利率期間,配置投資等級海外債券,將活定存中的200萬元投入A級以上高評等、票面息5%以上的投資級債券,一年可獲取摺合臺幣約10萬元的債息收入。再配合65歲退休目標規劃一張15年繳的長照終身保險,把債息收入拿來繳付長照險保費一年約10.8萬元,在退休前準備好老後照護開銷,未來如幸運健康到老,還能留一筆身故保險金給孩子。
簡韻琦表示,AI引領世界浪潮,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優先」政策發酵,有利於美國企業股票。因此建議龔先生現在起每月薪資扣除開支後可存2萬元,拿來定期定額股債平衡型基金及以美國爲主的AI科技類股基金。保守估計,平衡型基金以年報酬率4%計算、AI科技類股基金以年報酬率8%計算,至65歲退休時基金部位可望累積至約700萬元。
等到65歲退休時,簡韻琦建議將基金贖回並分爲兩筆,一筆300萬元佈局A級以上高評等、票面息5%以上的投資級債券,另一筆400萬元轉入每月配息、年息約4%的穩健型債券基金,如此一來連同工作時投入的200萬元投資級債券,兩邊加總每月將產生約3.4萬元的固定收益配息收入,加上勞保及勞退的3.2萬元,則龔先生退休後每月可有約6.6萬元運用。年輕時攢下的三張共300萬元儲蓄險保單,會隨宣告利率複利累積帳戶價值,可做老後緊急醫療支出預備。
簡韻琦指出,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且高齡人口四分之一爲獨居,「高齡照護」成爲規劃退休生活時必須納入考量的重點。另外,通貨膨脹帶有黏着性,物價上漲就很難再見回落,因此在規劃退休生活費用時,必須將通膨考量進去,建議每年以2%的通膨率估算退休後生活費,才能讓老後的生活不至於捉襟見肘。